
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拥有着众多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而沈阳,这座汇聚了多民族和谐共融的城市,拥有西塔、明廉、下鲜村、满融村等多处朝鲜族人民聚居区域,这无疑是体验朝鲜族独特风情的绝佳之地。
当朝鲜族“遇上”端午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5月22日,记者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热忱探寻的渴望,先后踏入沈阳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西塔民族文化街、满融朝鲜族村等朝鲜族群众聚居的热土,带领大家一同领略朝鲜族过端午的特色民俗。

朝鲜族荡秋千。
采艾草、用菖蒲水洗发……
朝鲜族端午习俗别具特色
记者首先来到沈阳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这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端午活动的筹备工作。工作人员忙碌地穿梭其中,有的在布置展示朝鲜族端午习俗的展板,有的在调试音响设备,为即将到来的端午做准备。展板上,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将朝鲜族过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一一呈现,让人还未深入体验,便已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馆内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向记者娓娓道来:“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个日子在老百姓心中可不简单,它还有着天中节、重五节、端阳节等诸多雅称。端午的‘端’,代表初始之意;‘午’呢,就是数字五,这个节日在夏季的众多节日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工作人员接着介绍,在朝鲜族的民间,过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且广为流传。比如,端午节当天,很多朝鲜族家庭会外出采集艾草,他们认为这天采集的草药更具药效,很多地区还会将艾草捆起来立在门边,以抵挡厄运。与此同时,用菖蒲水洗发也是一项颇具特色的习俗。菖蒲草通常生长在溪水边潮湿之处,据说其含有能去除头屑、消除疮疖的有效成分,并带来平安顺遂。所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用煮好的菖蒲水洗发、沐浴,祈愿能平安顺遂地度过炎炎暑日。
艾蒿饼、打糕……
朝鲜族端午美食别有风味
随后,记者离开沈阳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脚步轻快地迈向不远处的西塔民族文化街。近年来,这里已成为火爆网络的“网红美食街区”,漫步其间,一家家正宗的朝鲜族料理店和特色商店鳞次栉比,它们宛如时光的守护者,传承着几代人坚守的地道风味,是每一位美食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味觉天堂。
说起朝鲜族过端午的饮食,那可真是别具一番风味,艾蒿饼,无疑是端午节餐桌上的美味之一。制作艾蒿饼时,人们会精心挑选鲜嫩的艾蒿叶,将其细细捣烂,而后与大米粉充分融合,和成柔软的面团,接着,把面团放入蒸笼,蒸熟后取出,再巧妙地捏成圆形或菱形的糕饼。这看似简单的制作过程,却蕴含着朝鲜族人民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轻轻咬上一口艾蒿饼,艾蒿的清香在口中散开,仿佛将端午节的氛围都浓缩在了这一口之中。
除了艾蒿饼,朝鲜族端午节还有制作和食用打糕的习俗。打糕,一般用糯米或黄米先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再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蒸熟后,放置于木槽或石槽中,用长柄木棰反复捶打而成。制作完成的打糕筋道适口,切片后可以撒上豆面或蘸蜂蜜食用,十分香甜软糯。
在西塔民族文化街,记者看到不少商家和摊位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艾蒿饼和打糕。一位摊主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来旅游的人可多了,咱得提前把这些艾蒿饼和打糕准备好,让远道而来的南方游客也能尝尝咱们朝鲜族端午节的独特味道。”
荡秋千、摔跤比赛……
朝鲜族端午民俗欢乐无限
除了历史由来与特色美食外,朝鲜族在端午节期间还会举办多种特色民俗活动。记者来到满融朝鲜族村,看见端午节活动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村子广场的秋千架上,朝鲜族女士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轻盈地荡着秋千,她们的衣裙随风飘动,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正在一旁休息等待轮流练习的村民金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秋千是我们朝鲜族妇女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荡秋千不仅展示了女性的美丽和勇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朝鲜族秋千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当时,祖先们依靠藤条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便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后来,秋千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及东北三省朝鲜族散居地,主要在端午节、运动会或农闲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秋千只限女性参加,荡秋千时女子们需要穿上朝鲜民族服装,这更增添了秋千活动的独特魅力。

朝鲜族摔跤。
此外,朝鲜族摔跤也是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最初,它是民众在采集和捕猎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和群体生存需要而发展出来的一对一格斗技术。后来,摔跤逐渐演变成民众田间耕作休息时的游戏和端午节等节日的小型比赛,最后发展成为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如今,在沈阳的各个朝鲜族聚居地区,都对朝鲜族的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了积极的传承和保护。沈阳市的多所朝鲜族学校面向高年级女学生开设秋千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运动。而在各个村落,村民们也会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民俗活动,让年轻一代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谢飞燕 摄影:李浩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