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10亿商业参考
奶粉一哥飞鹤,最近的股价那是跌懵了。
这次下跌怪不了别人,大家都觉得是业绩的问题:
飞鹤预计上半年收益约91亿—93亿元,同比下降了8%左右(7.87%-9.86%);净利润约10亿—12亿元,同比下降了4成左右(37.17%-47.64%)。

这意味着,飞鹤从 2020年创下了74亿净利润的新高后,已连续4年下滑(2024年略有反弹);飞鹤的市值也从2021年1月以来缩水80%。
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飞鹤解释了4条原因:
1.向消费者提供生育补贴,从而导致收入有所下降;
2.为保持货架产品的新鲜度及健康度,其降低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渠道库存;
3.政府补助减少;
4.对全脂奶粉产品进行减值计提等原因导致。
其实市场对于奶粉企业还挺宽容的,毕竟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直接导致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需求下降,也就导致了飞鹤等奶粉企业的业绩增长放缓。
但是去年4月份,伊利却偷了飞鹤的家,做到了全品类奶粉总销量第一,也就是伊利奶粉旗下所有品牌(含澳优)的所有品类(含婴配粉、儿童粉、成人粉),总销量超越了飞鹤奶粉。飞鹤现在只有婴配粉市场的第一了。
而且市场斗争更激烈了。今年伊利甩出16亿生育补贴,飞鹤紧跟12亿,君乐宝也砸了16亿。看似是三国杀,实则是伊利试图缩小与飞鹤市占率差距的关键一战。
伊利目前婴配粉市占率17.3%,比飞鹤的20%低了3%。这3%的差距看着不大,千亿市场里就是30亿的真金白银。现在伊利每户补贴1600元,飞鹤则是1500元每户,这多出的100块钱,就是伊利抢蛋糕的小心思。
毕竟,婴幼儿奶粉的市场空间肉眼可见地缩小了,谁抢得多,谁就能活得更好。现在,飞鹤既要守住“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品牌阵地,又要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价格战、渠道战和营销战,而且成本的激增让盈利空间不断收窄,挑战并不小。
对了,飞鹤也开始尝试业务多元化发展,但是在成人奶粉、液态奶等领域,飞鹤面临伊利、蒙牛俩巨头的压制,甚至光明、君乐宝、新希望这些二线品牌,飞鹤都很难撼动。
时间不等人,资本更不等。在卖奶粉这件事儿上,飞鹤必须赢,也必须快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