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岁的设计师小林,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为了完成项目,他连续多日熬夜赶稿。在一次长时间的工作后,他突然发现眼前有“蚊子群”在飞。


小林心想,这肯定是最近太累了,眼睛抗议了,休息休息应该就会好,所以并没有太在意。
然而,仅仅过了 3 天,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小林的左眼视野突然出现大片缺失。

他惊慌失措,立刻赶往医院,最终被确诊为视网膜脱落。幸运的是,由于就医及时,经过治疗,小林的眼睛逐渐恢复了部分视力。
然而,据世卫发布的《世界视觉报告》,2020 年全球就已有至少 22 亿人存在视力损伤。究竟是什么“摧毁”了现代人的眼睛?我们接着往下看。
不良习惯
正让越来越多人的眼睛
陷入危机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工作压力大,作息也变得极不规律,熬夜工作成了不少“小林”的常态。
夜晚本是眼睛休息放松的黄金时段,可此时却被迫“加班加点”。长时间如此,眼睛便会出现杂七杂八的“故障”,比如干痒、酸痛不适等症状都可能找上门来。

除了熬夜工作,不少年轻人还有关了灯摸黑刷手机的习惯,殊不知,这种黑暗环境很容易升高眼压,大大增加青光眼甚至是失明的风险。

而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看电子设备,更让眼睛“雪上加霜”。
韩国发表在《PLOS One》的一项研究指出,连续使用智能手机 4 小时后,眼部疲劳、灼热、干燥的指数都会明显上升。


研究者表示背后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电子屏发出的蓝光。
过度暴露于蓝光下可能使视网膜和角膜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引发炎症,加剧眼部不适的同时,增加了患上干眼症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很多人在眼睛干、痒或者不舒服时,会下意识地用手揉眼睛。
然而,我们的手上携带了大量细菌和病毒,一旦它们跟着手“钻”进眼睛里,很可能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如果揉得太使劲,还容易使角膜上皮脱落,引起眼睛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这些习惯悄然“腐蚀”着人们的眼睛,让视力损伤的情况愈发严重且普遍。
如果在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将会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就成了很关键的一点。
眼睛出现这 4 个异常,
或是求救信号
特别是以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异常,很可能就是眼睛走向灭亡的“预警”:
1
眼前常有“飞蚊”
眼前突然出现像蚊子一样飞舞的黑影或小圈,这一般是玻璃体退化的表现,可不是什么看见“细菌”的超能力。
玻璃体是眼球内的一种透明胶状物质,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可能会发生液化、变性,胶原蛋白纤维凝聚成条状或团状在眼内漂浮,导致玻璃体混浊,也叫“飞蚊症”。


一般来讲,飞蚊症在老年人中更常见,但由于高度近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及过度的紫外线暴露都可能使玻璃体早早发生衰退,所以不少年轻人也加入了“飞蚊大军”。
大多数情况下,飞蚊症是良性的,但如果“飞蚊”数量突然增多,或者伴有闪光感、视力下降等症状,就可能是视网膜脱落的前兆,如果不及时手术复位,很容易导致永久性失明。
2
瞳孔发青灰色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瞳孔是黑色的,当瞳孔出现青灰色的改变时,很可能是青光眼在作祟。
青光眼是一种很危险的眼病,它会让眼压骤增进而压迫视神经,引发角膜水肿,使得瞳孔泛出青灰色的反光。
正常眼压在 10-21mmHg 之间,两眼压力差不会超过 4-5mmHg,超过这个范围就很可能是青光眼。

有些小伙伴误以为这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对此掉以轻心,实际上高度近视、有青光眼家族史、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都是青光眼的“易感者”。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甚至导致失明。
3
黑眼珠有白点
若是突然发现黑眼珠中央出现了白点或是白色混浊,很可能是白内障的前兆。
白内障也被称为晶状体浑浊,是眼部晶状体蛋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变性并变得浑浊。

随着这块白点越变越大、越来越白,病情也会一步步恶化,不及时干预,一旦整个瞳孔都被白色覆盖,那结果很可能是失明!
4
眼睛长“痣”
眼睛里出现的黑点,医学上称为“结膜色素痣”,一般是良性的。这种小黑点通常从小就有,而且往往一辈子都不会变化。
不过要特别注意,如果发现黑点突然变大、颜色变深或不均匀等情况,很可能是恶变的信号,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据《眼科学》(Ophthalmology)一项研究,只有 1% 的患者最终会发生恶变,虽然恶变的概率很低,但它的恶性程度极高,一旦发生转移,致命风险也会大大提升!


除了留意这些信号,我们还能怎样保护眼睛、预防眼病呢?
1
好习惯一:外出戴墨镜
阳光中的强烈紫外线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增加白内障、角膜炎、黄斑变性等多种眼部疾病发生的风险。
大家在户外活动时可以选择棕色或茶色镜片的墨镜,它能够吸收大部分紫外线及蓝光,而且色调较纯黑色而言更为柔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视觉疲劳、保护视力。

2
好习惯二:多远眺
长时间近距离高强度用眼会让眼部睫状肌持续紧绷,适时远眺可以帮助放松这些肌肉,恢复调节能力后,眼睛就能更轻松地重新聚焦了。

远眺时,可以近距离盯自己的指纹 10 秒,再将视线转移到尽可能远的位置,聚焦后保持 5 秒,每 30-40 分钟进行一次。
3
好习惯三:适当热敷
用温热毛巾敷眼能促进眼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眼睛疲劳。

建议每天用 40 度左右的热水打湿毛巾并拧干,敷在双眼上,一次时间不要超过 20 分钟。

4
好习惯四:定期检查
“早发现”可以将许多严重眼病扼杀在摇篮中。
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建议,最好每 6 个月检查 1 次视力状态,包括视力、眼轴、角膜曲率、眼屈光度等检查。
有家族疾病史、高度近视或眼疾病的人可适当增加频次。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的健康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眼睛出现异常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同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让这扇“窗户”始终明亮。
来源: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