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5月16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联合福州大学在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发布“中国地热一张图”大数据应用平台,首次实现全国地热资源数据可视化。
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埋藏在5000米以浅的地热资源储量相当于30万亿吨标准煤,是已探明煤炭资源的40多倍。“地热资源是一种优质可再生能源,但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仍处于初期,相关技术尚不成熟。”中煤水文局首席专家翟丽娟说。
为破解发展短板,2023年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与福州大学联手,对全国地热资料进行全方位收集和系统研究。“我们组建了8个团队,历时6个月,最终形成‘中国地热一张图’大数据应用平台,编录了全国2407处温泉和2057眼地热井,初步摸清了我国地热资源家底。”中煤水文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李冲介绍。
“中国地热一张图”如何实现地热资源数据可视化?“这张图对全国各省、重点市县都形成一套地热数据和图件,是集三维立体模型、海量信息数据、AI元素、专业核心技术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热智能化数据平台,点击每处温泉或地热井均可展示水温、水量等多种技术参数,可为地热温泉分布规律研究和富集区划分提供资料支撑。”翟丽娟介绍,通过这张图,可以为地热开发目标区选择、地热勘查范围确定、地热工程设计等提供丰富系统的资料。
此外,该平台将我国地热资源划分为构造地热带和大型地热盆地两大类型,创新划分“五带五盆”全国地热资源宏观格局,并首创5A、4A、3A等地热富集区分级标准。这种科学系统的划分,不仅解锁了地热资源分布密码,也为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坦洋村地下是1.5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凝灰熔岩,石英含量高,硬度大,地热钻探难度高。今年1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功在坦洋村地下1740米深部打出闽东第一口深层优质地热井。“这口井的开凿证明了我们在地热勘察等技术上的优势,成为‘中国地热一张图’的成功应用实践,也坚定了我们在乡村振兴中注入地热力量的信心。”李冲举例说,“福建农特产品丰富,地热资源应用范围广,可以利用地热资源的热风系统,对茶叶、菌菇等进行烘干,探索一条地热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