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抗战影像记忆|生死大救援

时间:2025-07-19 17:52:00

“感谢你们的热情友好,也感谢你们留存关于我父亲的记忆。希望中美人民友谊长存。”

——托马斯·马西亚

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吴村镇前村村委会,保存着一张英文手写的感谢信。2018年10月,美国退役陆军中校托马斯·马西亚造访江西上饶时留下了这张字条。彼时,他希望追随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的历史足迹,寻找父辈的故事。

马西亚的父亲是杜立特行动14号机组领航员兼投弹手。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立特航空队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空袭日本,完成美军对日本东京等城市的首次轰炸,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标志性战役,被载入史册。

很多人不知道,这批轰炸机转向南飞后,由于油料耗尽和联络不畅,多数坠毁在江西、浙江等地。一共有64名飞行员被中国军民营救,其中18名飞行员得到江西上饶的救援。中国军民冒死救起、安全转移这些跳伞飞行员的英勇义举,创造救援奇迹,同样成为历史传奇。

“跳伞点很多都是日军占领区,其他机组有些人受了重伤,有些人被俘,但14号机组的5名队员都幸运地降落在上饶,遇上了善良的人们。”马西亚回忆说,1960年他还是个高中生,“父亲指着地图的一处告诉我,他的生命是被这里的中国村民、政府官员和士兵们拯救的。”

如今,杜立特行动的队员和后人们成立了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等组织,每年举行纪念活动,感谢和铭记当年参与营救的中国人民。他们在不断地搜索和探寻中,逐渐还原上饶救援的历史全貌。

马西亚在父亲珍藏的相册中找到的两张泛黄照片:一张是上饶广丰10多个村民站在农房前的合影;另一张照片中,一个短发女童站在身着飞行夹克的美国飞行员身后,嘴巴张圆、眼神惊讶,十分惹人注目。

根据14号机组副机长杰克·西姆斯的自述,这两张照片是他拍摄的救助过他的村民面孔。江西上饶市抗战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罗时平教授拿着照片在当地寻访,辗转找到了当年营救西姆斯的上饶广丰密良坳村村民官文清的后人。

照片中腼腆又惊讶的女孩,正是官文清的小女儿官冬香。“第一次见到跳伞降落在村里的美国飞行员,我才9岁。”如今已92岁高龄的官冬香回忆,她父亲是当时村里少有识字的人。西姆斯跳伞降落在半山腰,他裹着降落伞睡到清晨才被发现,父亲和村民将他带下山。

“我爸拿红薯给美国飞行员吃,他就在那边吃了,我们还弄了茶水给他。吃了后,他就拿出一把像豆子样的糖果,分给我们。”官冬香说,“当时大家都没见过,都不敢吃,就我先尝了下,甜甜的,味道现在都还记得”。

官文清随后从乡公所带来中国士兵,一起护送西姆斯去县城。9天后,西姆斯带着相机回到密良坳村,拍下这组珍贵的照片。“我父亲回忆起这段经历,总会提到,美国飞行员和我们一起打日本侵略者,帮助他们是中国人应该做的。”官冬香说,“如果能有机会,希望还能见到他们的后人。”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壮举,勾连起彼此命运。“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经岁月洗礼,依旧历久弥新。

罗时平说:“杜立特行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战役,它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走势,也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李劲峰、陈毓珊、陈璞

编辑:张铖、方欣

来源:新华社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