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暑期,
一份来自安徽师范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交到了学生段许洁的手中,
由此揭开了一段跨越27年、
承载着教育理想与家国情怀的特殊故事。

从同窗到同行
父母缘起安师大
时光回溯到1998年,段许洁的父亲段李锋和母亲许红梅在填报志愿时,都选择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并双双被录取。入学后,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那美丽的荷花塘以及坐落在图书馆小院的教室,成为了他们缘分的起点。
据段李锋回忆,当时在辅导员王标老师的带领下,全班51人宛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间相处十分融洽。随着学校扩招,到了大三,他们的班级被安排到图书馆印刷室的小院子里,这里仅有他们这一个班,上课、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在一起。在这样朝夕相伴的日子里,同学间的友情愈发深厚,而爱情也在悄然间萌芽生长,段李锋与许红梅逐渐走到了一起,经历了相知、相识、相恋的美好过程。如今,他们都在合肥一学校担任化学教师。
从小耳濡目染
坚定选择化学专业
由于成长在一个充满化学氛围的家庭环境中,女儿段许洁从小耳濡目染相关知识。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常常看到父母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教授化学知识,或是在实验室里专注地进行各种化学实验,这些场景让她心中早早地种下了研究化学的梦想种子。
而在备考阶段,父母凭借自身作为“学长”“学姐”的独特身份以及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给予了她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助力她夯实专业基础。不过,最终选择填报化学专业,更是段许洁出于个人浓厚兴趣所做出的决定。
段许洁对新材料化学方向展现出了特别的憧憬,尤其是高性能储能材料领域。她认为在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能够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例如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改进与研发,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家两代共续“师大”缘
共赴化学之约
当查到女儿被安徽师范大学同一专业录取时,全家人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我们都特别兴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母亲许红梅满脸笑容地说。
如果说当年父母的相遇是一种美好的巧合,那么如今女儿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且与父母同专业,则更像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无声约定。
即将踏入父母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校园,段许洁内心既兴奋又充满期待。面对未来在安师大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学习生涯,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会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学习,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做实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争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1998年到2025年,从赭山到花津湖畔,段许洁一家与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故事,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起了过去与现在。它不仅生动地折射出教育工作者家庭对学术的崇高敬畏以及对育人事业的执着坚守,更深刻地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强烈使命感。
文字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