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综合施策破解“县中困境”

时间:2025-08-20 08:10:00

静 子

教学骨干刚获奖就被“挖走”、物理教师凑不够只能减少课时、公费师范生宁愿赔付违约金也要提前跳槽……近日,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东中西部多个县域中学发现,“培养即流失”“招聘无选择”的师资困境正持续发酵,叠加机制性障碍与待遇晋升短板等因素,成为县中提质的严重梗阻。

县域高中作为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既牵引着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又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地位重要。不过,从城乡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县中存在优秀师资“出走”、优质生源流失等难点,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县中的发展水平总体上与城区还有较大差距。正因此,急需于“病根”处突围“县中振兴”,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好学校、好教育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好教师。然而,华中师范大学一课题组对中西部地区50多所县中的调研表明,数量短缺、质量不高、结构老化、动力不足是县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中部一县区教育部门负责人就诉苦道:“由于当地经济基础相对较弱,邻近的杭州、合肥等大城市‘虹吸’走了许多老师。”一边是“留不住骨干”,另一边是“招不来新人”。限于编制“卡脖子”、待遇差距“硬伤”等因素,很多优秀师范生不愿去县中,以致有的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仅为7%,远低于14%的平均水平。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县中提质离不开优秀生源助力。可是,有媒体调查发现,在广东、陕西、安徽等省份,全县中考前100名的学生中,至少有一半都被所在的市、省会城市中学“挖走”,中考前20名留在本县读高中的人数几乎为零,以至于一些地方出现了“崛起一所超级中学,倒下一批普通高中”的现象。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此外,一些学生家长为了绕开严禁跨区域招生的限制,也会采取“迂回战术”——将求学规划提前至学前,进而加剧了优秀生源的流失。

县中发展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必须“靶向治疗”,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大动作”不断: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致力打造一支本土化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各地紧锣密鼓做好县中托管帮扶工作,推动县中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多部门做好查漏补缺,明确恶意“挖人”的责任后果……多方施策、综合施治,县中的生源动力、办学效力、队伍活力、育人潜力才能不断增强,推动县中振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