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给您提个醒|从“过度紧绷”到“骤然松弛”,心理专家提醒:中高考后要做好心理调适

时间:2025-07-01 08:20:00

高考、中考落下帷幕,不少考生和家长长舒一口气,“最艰难的阶段终于过去了”。然而,临床心理门诊数据显示,中高考后2个月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从“过度紧绷”到“骤然松弛”的失衡状态,可能诱发适应障碍、空虚、抑郁等行为。6月30日,记者采访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负责人马宁,她表示,做好中高考后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一些考生往往在考试结束后,出现连续通宵游戏、暴饮暴食、尝试饮酒等行为。”马宁说道,考生不要自我认知觉得“考砸了人生就完了”,或当“考上好学校”这个单一目标突然消失,就束手无策,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自我调整。

考后1至2周作为压力释放期,每天可安排1至2小时可控的娱乐时间,搭配3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行等,让身心逐步放松。在心理层面上,可进行“考试仪式化告别”,写下所有想抱怨的内容后,再安全销毁,完成对考试压力的释放。2至4周为认知重构期,通过“生命线练习”,绘制过去5年的重要事件,让考生发现考试只是成长节点之一,并非全部。同时,家长需避免两种极端,既不要完全不过问成绩,也不要立即开始规划未来,要给考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调整认知。1个月后为新目标孵化期,制定暑期目标,比如每周完成3次烹饪,月底独立做四菜一汤。对于成绩优异者,需预防“胜利者抑郁”,即达到目标后的莫名失落,帮助他们在新的阶段找到新的动力和方向。

“家长要警惕情感戒断,不要从‘全家人围着孩子转’突然变成‘只关心录取结果’,要持续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注。”马宁提醒。

在与孩子沟通时,建立“过渡性对话”。错误示范如“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这种问法容易引发孩子的焦虑。正确的方法是“我发现你游戏打得很好,这种策略思维在其他领域也能用上呢”,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孩子的自我觉察。

马宁表示,从中高考结束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这段时间,实际上是珍贵的心理免疫接种期。考试虽然结束,但成长仍在持续,通过科学调节,孩子们不仅能恢复心理平衡,更能获得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如果考生或家长遇到难以自我调适的心理困扰,可拨打12356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帮助。

全媒体记者 李辉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

最新推荐